重点推荐|生活是形容词(大散文)
作者 崔洪国
每天的日子都要过,如果用爱去感化了,用情去感动了,用光去温暖了,眼中所见一定是岁月缝花,时光凝画,浅冬有梦,所遇皆温暖,坚冰亦融化。
——题记
一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从济南东坐高铁回烟台,看到一位值乘人员在各个车厢里来回走动着,一边提醒着乘车人员注意事项,一边收集着每名乘客座前靠背兜里的垃圾。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那是一位年轻的女值乘员,穿着红青配搭的制式服装,长得眉清目秀,一说话脸上就绽开美丽的微笑。快到站那会,我看到她在车厢连接的位置打开了自带的干粮和矿泉水,吃一口干粮喝一口矿泉水,我以为那是她的晚餐。
车正缓缓地向着站台行进着,等待停靠的间隙,我与那位年轻的值乘员靠得很近,正好跟她说了几句话。我问她:“你忙到这个点才吃饭,而且这么简单?”她咽下口里的干粮,羞怯地笑着,跟我说:“今天从济南到烟台来回跑了五趟,一天了,刚顾上吃点东西。”说着话,她赶紧喝了一口水,喘口气。跟我说话对她来说也是一个片刻的放松。“每天都这样吗?”我有点好奇地问。“也不都是,一般是从早上5点多上班,晚9点多就下班了,今天特别忙,还要跟着这趟车赶回去。”听她这么一说,我能想象得出她们在车上的那种辛苦。“你一直跟这趟高铁吗?”在我的感觉里,一趟高铁的员工都是固定的,可能要过一段,或者一个季节,或者一年,换一下班次。“不是,经常换。我干的时间不长。我还在读大学,放暑假了,正好出来勤工俭学,也长长见识。就算社会实践吧,开了学就回去上学了。”
女孩说得大大方方,自信又从容。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感动的暖流,对眼前的这个女孩充满了敬意。看她辛苦的样子,也有些心疼,这个年龄的孩子跟自家的姑娘一样,正是豆蔻年华,朝气蓬勃,对于辛苦和辛酸还没有太多的体验,心里想的是有机会闯一闯,试一试,在闯和试中闯出自己的海阔天空。很多人对于生活的认知是动词,内心波澜起伏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孩子一直想的是把生活闯荡成形容词,或者至少是形容词形容的苦也罢,乐也罢,云淡风轻,云水从容的样子。尽管生活的本身有时会很骨感,很现实,很残酷,但她们更愿意换一种视角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实—这也是这篇文章我要解答的疑惑。生活究竟是动词,还是形容词,究竟是按照动词的语境去叙事生活的柴米油盐,还是按照形容词的语境去修饰生活的诗情画意,这是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的。
二
带着这个问题,最近看两位好友朋友圈的分享,我印象深刻,看后若有所思,若有所悟。一位是我的一个同事,学法律的,有着很深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虽然年轻,但在执法实践的法律审查,案件评查等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在工作中也是好学上进,敬业勤勉,自己的工作有板有眼,有声有色,为人谦和,给别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谦虚,和我看到的那位姑娘一样,一开口就甜甜地笑。
她那天朋友圈分享的是关于孩子的一个短视频,有孩子家里开玩具汽车,过生日切蛋糕,与鸽子亲密互动的一些温馨的生活场景。孩子天真童趣的欢笑声让人在分享中心潮澎湃,心情愉悦。这条朋友圈分享的主题是:生活是动词,突然感觉是形容词。我还跟她开玩笑,说她的感觉完全正确。想想,日常工作中遇见和经历的那些杂事糟事乱事烦心事,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编辑一条亲情温情的短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所有那些堵心的东西都轻飘飘如云烟散去,心里清净无尘,清新舒爽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形容词吗?
还有一位是齐鲁壹点我熟悉的竹青。她与伙伴一起参与和见证了齐鲁壹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壹点壹点到众泉汇流。伴随齐鲁壹点一起风雨同舟,凤凰涅槃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很少听到竹青对这个过程的倾诉。我经常见到的是工作之余,在生活中她与家人和俩宝贝女儿亲情互动的画面。记着今年5月份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雨,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傍晚的云霞玄幻美丽。那个傍晚,泉城很多人的目光和手机都在聚焦着泉城天空漫天轻盈舞动的晚霞和彩云。竹青分享的一张照片中,女儿脸贴着窗户,天边瑰丽的彩霞映在窗玻璃上,映在女儿的脸上。女儿脸笑得如同那灿烂的霞光,眼中的好奇好像要穿过窗子,跑到那些舞动的云霞中,去看个究竟。那种孩童的稚气、天真、快乐、喜感一直深深刻在了我的内心。想到生活的过程,我马上就能想起那张笑脸绽放开来的无穷快乐。
前几天,竹青一家人又去了蒙古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诗意中的寥廓、苍凉和悠远在那种分享中是一种完全实景的写真。草原湿漉漉的,天空的云层低低地垂着,两个孩子向着草原深处遥望着,一匹马儿过来,孩子骑在马上,在内心抵达的漫漫青绿中缓缓伸展开拟人化的幻象,好像长出了翅膀,向着无边的远方飞翔。当她们也会思考生活是动词还是形容词了,我想她们会想起到过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飞翔的鸟儿和奔驰的骏马,还有草原深处那动人悠扬的歌“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三
生活是奋斗,生活是烟火,生活是憧憬,生活是向往。如上面我所见和好友的分享,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对于生活是动词还是形容词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生活实景的解构。从生活的过程而言,我们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在起起伏伏中的奋斗和行进。或者幸福,或者悲伤的背后,是每个人风风雨雨中书写的不同华章和见证的不同风采。想到那位高铁值勤员,我很自然想到了在她这个年龄,我也曾有过的同样的人生经历。记得1991年上大学以后,家里条件苦,父亲去世了,哥哥姐姐成家了,母亲偌大年龄,还一个人绣花边赚辛苦钱为我攒学费。虽然没有参加工作,我也到了能够自食其力的年龄。在大学的第一个假期,我就留在海边,在一家海带加工厂打了一个月零工。晒海带真是栉风沐雨,向海向阳,用不了几天脸和胳膊就晒成了古铜色。假期中间回家母亲看到我,说变了个人一样,心疼地只落泪。最后结账了,海带厂的老板遇到了车祸,钱救急治病,我打工的工资也打了水漂,没了着落和下文。
后来,自己一个人坐在海边沙滩上,两手空空,眼睛望着茫茫海天,那一刻,说生活是动词还是形容词,还真不好说。等到时间沉淀了很多年,自己回想,虽然没有赚到学费,但也算是为自己的人生预交了第一笔学费。那样的场景在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后,成为故事里的事,没有让自己踟蹰不前,而是选择了每天常进常新,不管是增加人生的阅历还是添彩人生的丰富,想必都可以用一个自己中意的形容词来形容和修饰。
大三那一年的暑假,我还是选择了假期打零工,联系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为两个孩子辅导初中课程。那是一个温馨幸福之家,孩子是男女双胞胎,长得可爱。我是上门辅导,刚去头两天,孩子的家长对我还心存一丝戒备。我辅导孩子,他们忙家务的同时,也在一边观察我。我向来做事认真,对什么事都没有糊弄想法,再说那时,暑期能找到一份临时家教工作,也很难得,我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去之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根据了解的孩子的有关情况,认真备了课。两个孩子也特别聪慧,辅导内容不管是深是浅,一点就通。加之我跟孩子也善于沟通,很短的时间就与这一家人建立了很熟络的关系。
一个假期下来,效果自然是很明显,不仅帮助孩子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迷茫和恐慌,更重要的是把我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了孩子,培养了两个孩子的自信和兴趣,两个孩子都很有收获和提高。家长也是非常高兴,辅导结束,我跟两个孩子也有些难舍难分了。家长一再盛情挽留我吃饭,临别之际,我给两个孩子赠送了寄语和书籍。后来还保持了很长时间联系,听说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有了自己人生的美好未来。虽然如今音信杳渺,在各自的世界里抒写着自己的人生精彩,但想到自己的辅导在其中产生的奇妙催化作用,心里还是有满满的价值感,真是感觉生活是动词,更是形容词的深刻内涵。
四
很多人跟我一样,想这些生活动态动感过程,很容易怀旧,很容易想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如同两位好友朋友圈分享的孩子那种天真烂漫一样,那何尝不是每个人都曾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呢!童年的启蒙是一张白纸,是一片青翠的田园和明媚的春光。人生的启蒙没有风雨,有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记忆最深的可能是那些叫天子和云雀,那些郎朗的书声和知乎者也的诵读在先生的笔下如涓涓细流。在我们每个人经历的童年中,感觉没有那么唯美,是一种我们在下面背,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写的枯燥和乏味。倒是周末或者老师进城,我们跑到村外绿油油的麦田里,追着风筝疯跑的时光留痕更多,记忆更深。但是,在先生的笔下,叫天子和云雀的飞翔和鸣唱与书坊高声诵读还是碰撞成了经典,让我们更逼真地感受到生活是形容词的那种静,那种远,那种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经历千难万险之后,在他眼里,消逝的时光是奔流不息的河水,看到的是昼夜不停的奔流意象。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和人生生活的维度,何尝不是人生那种不可逆性和催人进取的自强不息。从如白纸般的人生启蒙放眼远眺,每个人的生活更多的是生存,是生计,是柴米油盐和为了更好活下去的生生不息。相似幸福的背后,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酸甜苦辣。人生都是平凡的,所有的不凡化为的不朽和神奇都是栉风沐雨和风餐露宿,不过是有的开悟得早,有的开悟得晚就是了。这样想想,哪有容易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说不出的五味杂陈。生活是形容词的背后,更多是奋斗、闯荡、失误、试错、误解、冷眼、冷暖、温情等无数瞬间和过程的层层叠加。看着朋友圈分享孩子们的那份童真的那一刻,我们何尝不是在想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曾经还原,给生活的形容词增加更多的感性认知。
那一刻,该承载了我们人生多少的长度和厚度,在每个人心里想必都沉甸甸的。因为对文字有着很强的感性,所以很多年我就在日记中,在我的散文中,第一时间生动记录和及时提纯着生活动感过程的那些短短长长,细事琐事,大事小情。在从警的那些趴冰卧雪,如履薄冰的日子里,你可能很难想到一串脚印,一个陌生的背影就是一个案子破案的转机。当事后高声吟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那个追踪那串脚印和那个背影的过程要经历多少次风霜雪雨和无眠之夜。那种生活的形容词很多时候用壮志豪情可以聊以自慰,但也难以形容彼时的艰难险阻。
后来在乡镇工作,披星戴月,走村串户,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农村的矛盾很多就来源于东家长李家短,有时看似不大的问题,需要乡镇干部跑很多趟。今天的无解和愁眉苦脸可能想不到明天的峰回路转和柳暗花明,这就是农村工作的一个特点。但如果心中有爱,心中有情,心中有光,即便是山重水复,想想不管怎样,每天的日子都要过,如果用爱去感化了,用情去感动了,用光去温暖了,眼中所见一定是岁月缝花,时光凝画,浅冬有梦,所遇皆温暖,坚冰亦融化。生活经历无数的激流险滩,经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有了这般如花,如画,有梦,有暖,有爱的感觉,就是对“生活”两个字再恰当不过的形容了。
五
怀着这样的阳光心态,我对于不同人的动态生活就有了独具辨识的认知和独特的人文关照。坐在一辆穿越泉城的公交车上,把河湖泉巷和逸城山色尽收眼底的同时,我也会更多想那些刚上岗不就的年轻司机,握着方向盘,就是握着自己向前的人生。从那上车下车,一张张熟悉陌生的面孔中,开公交同样让自己和别人的人生繁花似锦。那握着方向盘的坚毅和自信背后,是顶风冒雪,每天准时驶过泉城大街小巷的百里千里万里的征途。想到自己的不易,我会想到他们,所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吟咏泉城的山水,我更会为他们这个群体高歌。
有时,看着楼下来往穿梭的那些快递小哥,我会想到电影《逆行人生》中的高志垒,在经历公司裁员和生活的双重变故,不得不转行做外卖员,并在外卖的过程中重新定义自己的美丽人生,我也会想到自己和很多的人在重新定义自己人生的同时把美丽这个形容词注解的更加五彩斑斓。过程漫长,但想法简单朴素,在每个人人生的某个阶段,一想,还很适合自己,很让自己感动和难忘。
很多时候,我会想起毛姆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雕刻者,小说帮我们看清灵魂的纹路”,每个人自我内心的那份快乐崇高首先属于自己的灵魂,不必去复制别人,每个人走好自己的那条路,跨越荆棘密布,同样是鲜花簇拥,穿越风雨雷电,同样是阳光彩虹。每个人独特的人生动词的实践,都有属于自己,为别人尊重的形容词来形容。
寻找生活是形容词的实证,我还想到了两位胶东散文的好友,我很敬慕的姜宏芬和张华荣两位老师。我们都是在胶东散文这个平台,通过焦红军会长介绍认识的,对文学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共情。宏芬老师在家还种着不少的樱桃,很多的时间是在青绿的山坡上与那些樱桃树一起度过的。每年樱桃下市,她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快递到济南。看到那些红的发紫,晶莹剔透,甜蜜如饴,入口即化的樱桃,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缀满露珠的清晨,山风荡漾中,她在樱桃树下与那满树的樱桃深情对话的场景。当生活于她,奋斗于她,更多是形容词,那种对话就有了更多的浪漫、温馨、温情和感恩。“你是岁月长河,星火燃烧的天空。我是仰望者,就把你唱成歌。”在她眼里,那片樱桃园是她的精神守望,她把那一树一颗如珠如玉的樱桃唱成了美丽动听的歌。
华荣老师家威海人,也是个热心肠。我们相识之后对于散文创作的话题交流很多。“走遍四海,还是威海”,我去过很多次威海,也用自己的文字礼赞过那里的千里海岸线和一幅风景画,用自己的文学视角关照过那个叫做城的小镇—石岛。也是通过华荣老师的热心推介,我的几篇关于威海的散文推送分享到了威海晚报,让更多的人记住了美轮美奂的威海和石岛,我对华荣老师一直心怀感激。她也是一位生活的热爱者,退休后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去年去过新疆,最近又在青海和甘肃寻踪和分享着那份寥廓、美丽、净远的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当生活的过往已然行进到天高云淡和花果飘香,和华荣老师一样的很多人没有选择止步,而是继续向着天涯海角的诗和远方行进。因为,在漫长生活的动态进程中,她们一直在用转瞬即逝的,所有与美丽有关的形容词为生活的过往和未来做着生动的诠释和注解。
周末回济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放下生活中的那些杂念和无定,我与妻子坐上518路公交,去了那片让我一直魂牵梦萦的龙鼎滨水公园。夏日的阳光热辣滚烫,刚刚下过几场雨的湖面上水鼓涨着,烟波浩淼。隔岸的那些浅白色的楼宇倒映在如镜的湖中,在没有风吹的湖面上立体的静止着。远处的群山穿着夏天特有的青绿,与那天空纯粹的蔚蓝一起,向着我奔涌而来。一个萨克斯乐队在湖畔整齐地吹奏着气势澎湃,高昂奋进的曲子,旁边聚拢的很多人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那一刻,感觉真如我那位同事说的:生活是动词,感觉更是形容词—快乐,精微,曼妙,感动,激扬,贯穿在生活泱泱不息的写真和叙事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烟台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签约作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启运配资-启运配资官网-配资论坛线上-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